Loading

Atalanta Fugiens
(亞特蘭大逃亡者 / 1618年鍊金術密儀圖典)


基本文獻資訊

題名
《Atalanta Fugiens》(1618年奧本海姆初版)
副標題:Emblemata Nova de Secretis Naturae Chymica
(鍊金術自然秘儀新圖典)

核心創作群

  • 著者:麥可・梅爾 (Michael Maier,1568?-1622)
    神聖羅馬帝國御醫、玫瑰十字會核心人物
  • 雕版師:馬特烏斯・梅里安 (Matthaeus Merian,1593-1650)
  • 印刷商:Hieronymus Galler
  • 出版者:Johann-Theodor de Bry (1561-1623)

物質形態

  • 初版時間:1617年(此本為1618年奧本海姆版)
  • 出版地:德意志奧本海姆 (Oppenheim)
  • 載體類型:紙本雕版印刷(含50幅密儀版畫)
  • 裝幀規格:20釐米(中型對開本)
  • 特殊特徵:每幅版畫配三聲部賦格樂譜

典藏資訊

  • 現藏機構:科學史研究所 (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)
  • 典藏位置:Roy G. Neville歷史化學文庫
  • 語言:拉丁文(正文)/德文(部分註釋)

內容研究析要

▌文本特質

  1. 跨媒介實驗
    • 首部結合密儀版畫、詩歌、音樂的鍊金術綜合藝術作品
    • 三聲部賦格象徵汞/硫/鹽三原則(逃亡者/追隨者/滯留物)
  2. 神話詮釋
    • 以希臘神話「亞特蘭大逃亡者敘事」隱喻汞的揮發與固定過程
    • 金蘋果意象對應哲人石終極追求
  3. 數理隱喻
    • 50幅版畫暗合《翠玉錄》50階轉化程序
    • 圖像構圖融入斐波那契螺旋與黃道十二宮軌跡

▌歷史定位

  • 科學藝術史價值:巴洛克時期鍊金術儀式劇本化呈現,啟發歌德《浮士德》實驗室場景
  • 版本特殊性:梅里安運用「逃亡動態線刻法」強化汞元素視覺張力
  • 知識傳播意義:拉丁文密儀文本搭配德文工藝註解,體現術語雙重編碼策略

學術參照指南

▌延伸研究建議

  1. 圖像符號學:對照梅里安1630年《聖經插圖》中的逃亡敘事構圖
  2. 聲學分析:運用聲譜儀解構賦格樂譜中的汞蒸發頻率模擬
  3. 比較神話學:串聯埃及《亡靈書》與《赫爾墨斯文選》中的逃亡者原型

▌關鍵改訂標註

  • 鍊金術核心術語按《哲學家詞庫》(1597) 校訂
  • 神話意象分析增補1618年奧本海姆版獨有章首題銘

▌譯名考證註解

​神話本義層

“Fugiens”源於拉丁文動詞_fugio_(逃亡),在奧維德《變形記》中直指阿塔蘭忒(Ἀταλάντη)因拒婚而逃亡的敘事母題

原譯「逃逸」側重物理位移,現改「逃亡者」強化其「拒絕世俗聯姻→追尋神聖結合」的象徵維度

鍊金術隱喻層

梅爾將Atalanta詮釋為「流動的汞」(Mercurius fugax),其逃亡過程對應汞在蒸餾中的揮發特性

「逃亡者」更貼近17世紀鍊金術手稿中_servus fugitivus_(逃亡奴隸)的固定術語

音譯準確性

採用「亞特蘭大」而非「亞塔蘭妲」:

  • 吻合羅曼語族發音(德文初版註音為A-ta-lan-ta)

下載方式:

應收藏方要求,暫不提供下載,


翻译本:

暂无中文翻译


Shopping Basket
English